2021 专访 (II) · juxuan
我本人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鞠璇同学。
9 月 20 号,我向鞠大佬阐述了 TJCS-F2F
这个想法,说起来那其实是我第一次向其他人征询关于这个项目的意见。而鞠大佬在认同我想法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表示支持。我当时格外感动。我想我还算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倘若当时她觉得这个想法并不成熟,那可能我就要再筹划其他形式了(哈哈哈)。
令我更为感动的是,在我将拟好的问题发给她后,鞠大佬说:
- “但是十几个人都这样子会不会比较花时间?”
“其实我感觉我先写个草稿出来,会不会更高效一点?主要也是聊天的时候很容易会漏一些点。”
整理录音并以文字形式输出是一件比较费神的事。没有什么比 “受访者” 自己打字更令 “采访者” 高兴的了。那么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Biography
Q: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A: Hello~我是鞠璇,来自 18 级数理强化班 [1]。后续的安排是到香港中文大学读 cv 方向的 PhD(非强组),大概的背景:
- 排名 10 左右;
- 国奖 × 2;
- 极水论文二三作者 × 2;
- 国创负责人;
- 英语六级550+;
- 挑战杯上海市特等奖以及一些没什么用的奖项……
A: 简历 放在这里方便有想来香港读书的学弟学妹们做参考,整体水平自我感觉在港校提前批的同学里面算中下吧 hh(提前批整体质量都比较好),大学这三年感觉自己也过的不算很成功但也不算太差,学弟学妹们也马上到了要做选择的阶段了,所以还是有挺多想分享的东西的,当然我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只是个人主观观点,大家还是要多听听多看看看,然后最后再听自己的做决定。
Q: 最近在忙什么?
A: 主要在享受生活(笑),外加进组干干活,考些杂七杂八的考试,整体来说大四其实是一个 “想紧张充实也可以,想摸鱼闲游也可以” 的时间段,大部分同学这段时间会选择去外面的公司实习,或者跟着后续研究生 or 博士阶段的老师做课题,我目前处于一种游离的科研实习状态(再次笑),因为后面 12 月打算去香港做 RA[2],想抓住最后的摸鱼时光。
A: 目前这个阶段,身边的同学的主要出路就是几种:准备出国、已保研、已上岸香港或新加坡(有提前批,时间与保研基本相同)、工作、考研,每条路都有各自的优劣,也决非考研或者工作就不如保研,也许几个月后考研人会上岸清北(18届计算机 + 信安保研清北的好像有三个),也许保研人毕业后起薪还没有本科就业的同学高(甚至是本科就业的同学的起薪 hh)。总之,想跟学弟学妹们说,不管是保研边缘、保外边缘还是考研,都不要太过焦虑,向着自己的目标踏实努力远比陷入压力怪圈要来的实在,只要有付出一定会看到结果~
Education
Q: 为什么选择了数学强化班这条路?这个选择对于当时的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中途后悔过吗?
A: 当时大一刚入学,听信了数理强化班很牛的宣传,自我感觉数学又还不错,就没多想直接报名了。
A: 其实在当时这个选择并没有太多的 “含义”,但是经过这三年,我对数理强化班的态度大概是:这个班听说很厉害 –> 后悔 –> 感恩的心hh
A: 最开始后悔是第一学期成绩出来的时候,绩点很低,所以略有怨念,但随后就意识到如果别人可以在数强拿到高绩点而我没有,那就应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从环境中找问题(然后就在卷绩点中度过了剩下的一年)(PS: 鞠璇同学 4 学期 5.0 的壮举令我将其 QQ 备注设置为 “武陵人”)
A: 离开数理强化班之后更多的就是感恩了,虽然很多时候会觉得多出来的数学课没学到脑子里也没用,但其实知识更多的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而且在数强小班的环境下遇到一群彼此熟悉和了解的朋友也是大学中极其幸运的事(数强大家最后出路也都很不错,13 个人有 2 个保外,2 or 3 个港校,5 个保本校)
PS: 数理强化班作为转专业的途径来说,个人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听说最近新出了一个换了名字的数理强化班,如果是刚入学的学弟学妹可以关注一下。(PS: 这段 PS 是鞠璇同学本人的 PS)
Q: 作为数分高代高程一起上的人,有没有什么对选报荣誉课程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A: 大概建议如下:
- 如果在各种评优分流分数计算博弈中可以快速胜出,或者真的有兴趣,建议选报;
- 如果是报不报都行而且感觉自己有能力学好,建议选报;
- 如果是“别人报了我也报吧”,建议再多考虑考虑;
- 如果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比如 ACM[3]、CTF[4]、学术等等,建议不报。
A: 至于上课,我不确定目前荣誉课改成什么样子了,但总的评分标准肯定是考试 + 报告,学荣誉课程肯定要比其他同学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一定要想清楚这些付出的收获是什么,拿优和竞赛 / 论文哪个对未来发展更重要,一定不要(像我一样)盲目地卷绩点,保研要看竞赛论文加分,工作要看刷题和代码能力,出国绩点 4.7+ 就完全足够,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出的力才能转化成有用功。
Q: 在大二大三领悟了怎样的学习考试精髓呢?有没有什么拿优的独门经验?
A: 其实讲真吧,我觉得拿优是一件并不那么考验学习水平,更多考验技巧的事情,我的策略是想好好学的课会认真做作业学每节课的知识,不想好好学的课就以拿优为目的学习。
A: 以下所有言论为拿优导向而非学习知识导向,且不适用于渣系课程[5]:
- 大作业:对拿优来说卷报告和做加分题必然不可或缺,代码可以多参考一些网上或者学长学姐已经实现好的,会节省很多时间并且意识到思维上的不足(但是不要抄hhh),报告用 Latex 写可以占页数更多,更快且好看(排版比较整洁和分散),多画一些流程图和参考一下学长学姐的也可以在同等花费时间获得更长的报告,没用的废话多 cv[6],有用的部分自己好好思考,认认真真做了分数一定不会差~
- 小作业:动辄十几页报告的小作业我个人感觉是大可不必,作业都是助教看,认真做了且结果正确基本都是给满。小作业不管是编程还是习题基本网上都能找到答案,做完之后对一下(还是不要抄hhh),把结果改正确,分数也基本就满了。
- 平时分:靠谱的舍友 + 不太过分的逃课,签到必然不出大问题(斜眼笑)
- 考试:考试应该是最能拉开差距也最能反应平时 / 应激学习水平的了,理想的状态是每节课都好好学,课后习题好好做,最后按照老师画的重点好好复习,如果做不到的话,那期末一定一定要好好复习,把课后习题做一遍(非常可能考原题),如果可以找一找学长学姐的考试题(非常非常可能考原题),还有时间做一做重点相关的考研题(某些科目很有可能考原题,如计组、计网),考试的时候即使有大题不会也多写一些字,尽人事听天命。个人认为复习重点应该是:平时作业 > 老师讲义 > 课本 > 其他材料。
- 学长学姐 and 同学:在自己不够强又想拿优的时候学长学姐和同学的作用是可以非常大的,但需要脸皮够厚,具体操作就是要参考作业,找大佬带hhhh?
Experience
Q: 本科 3 年里有没有和其他同学合作过一些项目?
A: 真正可以算上合作的大概就是挑战杯的比赛了,大概是所有项目合作中最愉快和分工明确的了,我负责的是文书整理、海报 ppt 制作(老画图人报告人了),另外两个学术 dl 负责技术,还有一个同学负责答辩、视频制作以及整体安排,还有另外几名项目的奠基人,做的大概是计算机视觉农业病虫害的识别。
A: 因为我负责的不是技术位,感觉最主要的就是耐心和时间吧,整个过程中一遍遍修改文书海报有的时候真的会烦,但是看到团队每个成员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于是耐着性子做过来,最终也收获很大。(当然咱是计算机的,学弟学妹以后还是要尽量提升代码能力学术能力,少干这种写文案的面子工程)
Q: 当时是如何准备申请国创的?比如怎么找的指导老师?怎么确定的题目?后续怎么利用这份国创的?
A: 国创做的不太好,就不细说前面这三个问题了hhh讲讲可以怎么利用国创,大概有几点:
- 写论文:很多带国创的老师是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的,如果觉得适合自己可以进到老师的实验室,跟着一起写写 paper,做的好了可以发个不错的一作,做的不好也能混个二三作撑简历的门面(我属于混的不好的);
- 发专利:如果有成果的话写起来很快,但审核周期比较长;
- 进创业谷:我们这一年创业谷入谷和出谷都会发钱,总额一万左右;
- 梦想助力基金:我们这一年答辩答得好有 2w-6w 不等;
- 用国创成果参加各类比赛混奖:大小挑战杯、互联网+、知行杯、早为杯….
A: 总之不要把国创只当成国创,多发展副业顺便结题才是正道。
Research Interest
Q: 本科阶段有过科研经历吗?具体是怎样的?
A: 真实的科研经历其实只有一段,在刘儿兀老师实验室[7]做了些有关隐私保护的工作,大概就是看论文、写代码、写论文这么一个流程吧,并没有做很有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感觉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T_T。
(PS:当时是第五学期末的寒假,我想的是自己努努力、然后抱抱鞠大佬的大腿,为了保研更有材料去水一水这方面的经历。但由于本人极其不扎实的数学基础、拉跨的编程水平和基本为零的文献阅读能力,白天干活完全提不起劲。于是只能回到自己看书写代码的生活当中,错失抱鞠大佬大腿的机会)
Q: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未来的科研方向?
A: 目前我们组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动作分析,另一个是可信 AI,我现在做的是动作分析这边的~欢迎学弟学妹咨询 hh
About HK
Q: 你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或者哪个人注意到港中文的呢?
A: 最初了解到是学长推荐的,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港中文有提前批的选项,默认把港中文和留学申请画上了等号,但其实港中文提前批是类似保研,甚至比保研流程[8]更为简单的,今年整个时间线:
- 1 月初 —— 3 月 30 日 / 3 月 31 日 —— 5 月 28 日(分两轮):填写报名表格(只有填空,不需要大段描述),上传英文简历和成绩单;
- 4 月 —— 6 月:委员会面试,20 分钟的线上英文面试,问我的问题是如何求一串不断变化的数组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 5 月 —— 7 月(其实一直到第二年 4 月左右都有可能):联系老师,或者等老师来联系你(我主动联系的老师都没要我呜呜呜,最后是现在老板被别人鸽了之后找的我)。
A: 然后又一个硬广,香港提前批的 PhD 有什么优势:
对比国内:
- 福利好,每年 20w 左右的工资,港中文大部分 PhD 除去学费(4w)每月会剩下 3-5k 左右,剩下的可能和国内研究生/博士的生活费一样了,如果很强申请到了 HKFPS(更高的奖学金)就是免学费 + 包住宿 + 30w /年;
- 算海外 PhD,如果回国不管拿教职还是进企业都有优势;
- 时间短,只有 4 年;
- 课少且没有思政课程,大部分时间用于科研;
- 教授平均水平 > 国内,教授平均带的学生数 < 国内。
对比国外:
- 相对美国安全一些,也离家近一些;
- 申请更早,流程更简单,不要求托福雅思成绩。
几所学校的计算机排名:
QS2021:清华 13、北大 20、上交 29、港科 30、港中文 31、港大 43。
泰晤士:清华 12、北大 28、香港科技大学 31、上海交通大学 35、香港大学 39、浙江大学 40、香港中文大学 43。
虽然追溯到 2015 年港三所都是排前 20 的 T_T,在衰落了
当然也有一些劣势,比如政局不如内地稳定,本地人歧视,读出来之后既不在国内圈子也不在北美圈子,香港本地计算机产业较差等等等,但整体来说是对我最好的选择了(在内地我必然去不了好学校或者强组呜呜呜),欢迎有想法的学弟学妹联系我呀~
(PS: 但我觉得必然能去)
Others
Q: 如果给你一次大学重来的机会,你会在哪些地方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A: 可能会在做国创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好好做,做久一点出一些成果;可能会在寒暑假去大厂实习,体验一下工业界;可能会好好学英语,这样在未来选择就不会太过被动;可能会早一点加入飞盘社,在大一时间还多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活动。前段时间朋友跟我说了一段话:“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最优秀的地方,因此会希望自己当时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但其实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即得利益去做其他的人选择”,所以做好当下情景下的最好选择其实已经足够了~
A: 感觉这四年中自己的一项不足就是有机会到来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不行就不去尝试,但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只要做事情其实就有收获(当然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自己更有把握且更重要的事情啦)。
Q: 能否站在大四学生的角度,为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各说一句话呢?
A: 大概如下:
- 大一:大部分人的大一应该都是时间最多的了,所以完全有时间多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或者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大一的绩点也很重要,千万不要相信高考完就轻松了的鬼话(所以学会混绩点的方法也很重要)。另外如果这个阶段有人愿意带你入门科研/竞赛,一定要抓住机会~
- 大二:这个阶段应该是比较舒服的了,基本熟悉了大学生活,有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没有下一步选择的压力,可以放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个阶段打算保研的同学可以把竞赛/论文加分搞定一下)
- 大三:大三更多就是不要焦虑叭,只要一直努力最后总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的,更何况还有一年时间用来丰富个人背景和考虑各种选择~
Q: 平常喜欢什么运动?到大学来有没有培养出什么运动方面的新爱好?
A: 硬广:飞盘,一项狗都不玩我们玩的运动;同济大学飞盘社,一个以快乐为主导却有高强度健身功能的社团;同济大学飞盘队,一支拥有上海高校飞盘队伍第一称号和极高包容能力的竞技队伍。
A: 大一大二断断续续有一些不成体系的运动,大三因为身边朋友的推荐正式加入了飞盘社,之前也非常浅显的接触过各种运动,飞盘的运动精神(男女共同参与、无肢体接触、自行商讨是否犯规等等)、运动量(跟足球差不多甚至更大)、同济飞盘的氛围(轻松愉快,愿意带新人,活动大家都很积极)非常适合我,所以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这项运动中。
A: 个人认为运动对学习和个人成长都是正面的作用,在运动上花费的时间可以转化为学习的效率,在运动上收获的快乐也可以促进内心的平衡,而且还可以认识一群有趣的人~
Reference
- [1] 18 级数理强化班:简称 “数强”,前一年半是计算机+数学课程,后两年半回到计算机系,可以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与 “信息安全” 两个方向中自选分流。和某些大学的尖子班 / 创新实验班不同,由于我校曾经的数强在第三学期末会转回计算机系,因此最后计算绩点时仍算在整个计算机系下。
- [2] RA:全称 Research Assistant,详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search_assistant 。
- [3] ACM:详情可见 百度百科。
- [4] CTF:详情可见 百度百科,同时也非常欢迎加入 “同济信安爱好者社团”。
- [5] 渣系课程:特指电院名师 Larry Shen 手下的专业课及其课程设计。
- [6] cv:此指 ctrl-c + ctrl-v,并非计算机视觉。
- [7] 刘儿兀老师实验室:指 PAI 研究中心,P 代表定位导航实验室 PNL、A 代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实验室 AIBI、I 代表物联网与无线通信实验室 IoT-NG。
Correspondence
- Email:juxuan.27@gmail.com